“中國網杯”人工智能創新大賽
——“智慧物聯”競賽規則
1 比賽目的
比賽主要讓學生認識并掌握人工智能、物聯網相關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功能。在這個賽項中,青少年將有機會設計智能協作系統或者開發智能協作機器人,以提高團隊合作和工作效率。他們可以設計智能協作機器人,以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協作挑戰。這個賽項將激發青少年對于團隊合作和技術創新的興趣,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和創新能
2 規則介紹
學生以小組為單位,使用要求的器材設計具有智能識別、物聯網遠程交互、相互協作等功能的小車(2輛),可以完成比賽指定的任務要求(包括遠程指令控制、物體識別等)。
3 參賽對象
參賽學生范圍為4年級及以上小初高學生,即分為小學組和中學組。
4 場地設計
地圖示意
4.1.場地尺寸
場地由2000mm(長)×2000mm(寬)噴繪布制作,具體樣式如上圖所示;場地中黑線寬度為20mm。
4.2.特別說明
4.2.1場地圖紙以道具的顏色,是理論值,實際比賽時,可能與有輕微差異;
4.2.2最終尺寸以比賽實際場地為準;
4.2.3參賽隊在設計制作小車時,應充分考慮這些誤差可能造成的影響;場地的地面,可能會出現比較輕微的不平坦情況。
5 小車設計
5.1小車結構小車必須有明顯的車頭、車身和車尾等部分。小車可以使用輪胎進行設計。
5.2小車制作
5.2.1在規則允許的條件下,小車可擴展多種結構進行設計。
5.2.2比賽使用的器材包含小車主控、視覺AI模塊、Type C口轉接頭、積木零件、電機(1輛小車不超過5個)等類型,主要要求如下:
5.2.3小車本身尺寸不超過300mm*300mm*300mm,使用直流電機進行驅動,驅動小車行駛的電機數量不超過4個直流電機,使用小車自帶電源供電;
5.3小車控制
5.3.1比賽期間,小車為自主運行。5.3.2在比賽期間禁止觸碰或通過手機、遙控等方式控制小車。
6 比賽流程
6.1比賽時間
比賽時準備調試時間為60-90分鐘,參賽隊以報名順序決定出場順序,賽制采用兩輪比賽、每輪一次上場機會。
6.2比賽過程
6.3任務得分
任務裝置示意(以實際場地模型為準)
6.3.1信息發送:機器人B從B基地出發:撥動裝置獲取任務(4面或6面不同色),轉動一圈以上,得分20分。識別正對面的顏色后,將顏色信息傳給A基地機器人。
彩色模塊4-6種(顏色與實際比賽模型存在顏色差異)
6.3.2運送任務:機器人A從A基地出發后,須在等待區等待B機器人的信號,收到B的顏色信息后,前往區域內尋找對應顏色的模塊,并將其在運送至交接區域,得15分/個。如果存在不同位置,回到基地后可以再次出發運送到接受區;然后,由B從接受區運至指定顏色區域的位置,得15分/個。模塊隨機擺放在5-6個區域內。每顏色數量不超過2個。塊的位置隨機擺放在1-7位置上,并不一定跟位置顏色一致,比賽調試開始前公布位置。
6.3.3在完成一次配合任務后,B機器人可以重新轉動任務裝置,獲取顏色信息,傳遞給A,繼續執行運送任務。得分同上。
6.3.4信息回傳:以燈光(或聲音)為信號,機器人A在搬物品的過程中,識別物品所在的區域的編號(對應有顏色),閃爍燈(或滴聲)對應的次數(不少于0.3秒)并通知B,B識別后閃爍(滴聲)同樣次數的燈作為回應,每個完整過程得20分;閃燈和發音,任一方式即可。
6.3.5自主協作:A可以自主選擇任一顏色的物品,告知B后(回應),搬運到交接處,由B運往對應的顏色區域,完成任務得50分,中途失敗,則不得分。
6.3.6換崗交流:比賽結束前,A,B互相停留在對方工作區,得20分/輛車
6.3.7重啟:比賽過程,小車離開基地后禁止用手觸碰,否則視為重啟,小車需要從基地重新出發,該次任務不得分。并記錄重啟次數,重啟不扣分,但比賽得分相同時,重啟次數少的隊伍獲勝。
7 小車數量
7.1每支參賽隊使用設計好的有協作功能的兩輛小車參加比賽。
7.2同一個小車只能代表一支隊伍參加比賽。
7.3違背比賽規則的小車,取消上場資格。
8 裁判工作
8.1裁判在比賽過程中所作的裁決將為比賽權威判定結果。
8.2裁判責任:執行比賽的所有規則。核對參賽隊伍的資質。審定比賽場地、小車等是否符合比賽要求。監督比賽的犯規現象。記錄比賽的成績和時間。
9 比賽進程
9.1比賽過程:
9.2比賽成績排序:取兩輪分數總和排名。如果分數相同,則比賽完成時間短的靠前。分數和時間都相同者,則運送木塊任務較多者靠前。
大賽組委會擁有對本規則的解釋權,比賽期間凡是規則中沒有說明的事項均由組委會決定。
附錄:記分表
關于取消比賽資格的記錄:
裁判員:_____________記分員:___________
參賽隊員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裁判長:_____________數據錄入:__________
責任編輯:李海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