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系公募困境:迷你怕清盤,爆款難操作
睿遠成長價值建倉三個月后,7月初凈值一直圍繞1元徘徊。而最新數據顯示,凱石淳行業精選的資產凈值在上半年末,終于上升到8108萬元,暫時避免了清盤壓力。
這讓擔心個人系公募命運的業內人士捏了一把汗。“一個是個人系公募爆款基金,一個是全國首家‘私轉公’公募基金,業內一直高度關注。”滬上一知名私募基金負責人對《金證券》記者說。
爆款基金命運多舛
在今年3月的春季行情中,睿遠基金旗下首只公募產品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基金宣告成立。合計募集金額58.7億元,總認購金額高達720億元,讓同行羨慕嫉妒恨。
睿遠基金是2018年第11家新獲批設立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,原東方證券資管公司董事長陳光明是總經理,持有55%股份;原興全基金副總經理傅鵬博為第二大股東,是副總經理,持有32.51%股份。
《金證券》記者注意到,以睿遠成長價值A為例,自3月26日成立到6月21日,其公布過14次凈值,3月29日凈值為1.0004元;4月12日凈值跌破1元,為0.9901元;6月6日凈值為0.9158元,也是成立以來的最低值。自6月24日起,該基金建倉期結束,每個交易日正常公布凈值。
“從凈值曲線來看,建倉非常快,估計4月底倉位就差不多了。”上述私募負責人對記者表示,3月市場好不少明星基金經理啟動新基金發行,都想盡快建倉,但隨著4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陷入震蕩調整,部分基金凈值跌幅明顯。隨著倉位建好,凈值目前比較穩定。
最新數據顯示,截至7月5日,睿遠成長價值混合A/C的單位凈值分別為1.0043元/1.0023元,剛剛回到面值;而7月8日A股大跌,該基金凈值又回到1元以下,分別為0.9895元和0.9884元。不少業內人士認為,爆款基金總是命運多舛。如成立于去年1月的興全合宜,發行規模超過300億元,一年半過去了,7月8日凈值也只有1.0452元。
滬上私募負責人對《金證券》記者分析,規模越大,基金取得超額收益的難度就越高。“不能說爆款基金業績就一定不好,但管理人面對的壓力肯定比普通基金要大,操作時心態難免有變化。”
凱石暫無清盤壓力
2018年是個人系公募的大年。16家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有8家在去年成立,還有不少目前正在排隊等候批復。
深圳某老牌公募人士對《金證券》記者說,投資大佬密集回歸帶來的示范效應,和公募基金審批的明顯加速,會促使越來越多的個人系公募產生,其中既有睿遠基金這樣一步到位的,也有凱石基金這樣“私轉公”的。凱石基金是全國首家全自然人持股的“私轉公”公募基金管理公司,于2017年5月10日正式成立,原富國基金投資總監陳繼武個人持股65%。
6月11日,凱石基金發布公告,旗下首只公募產品凱石淳行業精選混合基金,已連續40個工作日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,若連續60個工作日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則需進入清算程序并終止基金合同。
《金證券》記者注意到,今年6月30日,凱石淳行業精選的資產凈值已經上升到8108萬元,避免了清盤壓力。“個人系公募的人脈是有限的,清盤壓力會一直伴隨。但凱石淳畢竟是旗下首只公募,想盡一切辦法也會把規模弄上去,否則對品牌殺傷力太大。”上述深圳私募負責人分析。
公開信息顯示,凱石淳行業精選去年7月19日成立,目前運作時間快滿一年,7月8日產品最新凈值為0.8562元,近3個月虧損17.51%,業績并不樂觀。
個人系公募想成功挺難
深圳公募人士對《金證券》記者說,相較于傳統公募基金來說,個人系公募的優勢是多方面的。可能會使公募形成更有效的激勵制度,尋求股東利益以及持有人等各方利益的平衡。而知名專業投資人士作為基金公司控股股東,更容易獲得投資者對該機構專業能力的認可,也會吸引專業人員加盟。但他也表示,從公募20年歷程看,最重要的是品牌的沉淀。“在公募基金頭部格局基本確定的情況下,個人系公募想要分食蛋糕太難。少了實力雄厚的大股東,如果個人品牌效應不能持續、業績不能脫穎而出,運作遇到難題,很難靠個人力量去解決。”
上海私募負責人則表示,個人系公募大多是投資大佬組建的,不少人堅持價值投資并嘗到了甜頭。不管是操盤者還是投資者,都不應追求短期高收益,更應看重長期的復利增長。